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Health
做强油茶产业 筑梦乡村振兴——聚焦油茶产业发展典型
来源:湖南日报 | 作者: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油茶分会 | 发布时间: 2023-12-13 | 195 次浏览 | 分享到:

湖南邵阳油茶林

广西油茶林

油茶苗圃

康勇军 李松龄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2022年底,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全国3年新增油茶种植1917万亩、改造低产林1275.9万亩,确保到2025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亩以上,茶油产能达到200万吨。《方案》的出台为高质量发展油茶产业按下了加速键,也为各地发展壮大油茶产业提振了信心。

近年来,在纵深推进油茶产业过程中,各地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取得了突出成效。这些经验和模式为壮大油茶产业注入了动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支撑。

浙江常山

建设六大平台 打造产业高地

浙江省常山县将油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围绕“产研销”全环节搭建六大平台,有效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常山县已建有全国油茶交易中心,先后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8个“国字号”荣誉;2022年,常山县油茶籽产量7500余吨,总产值超11亿元,成功入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建设“一切为了U”战略平台,实现政策赋能。常山县秉承“一切为了U”理念,以工业化、链条化模式推动油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奋力打造“浙西油库”2.0版。发布油茶产业2023—2025三年行动方案,为“十四五”期间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制定出台“油茶新政十八条”,从土地流转、油茶低改、林下经济、采收加工、新品研发、销售宣传、招商引资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油茶产业生态,激发主体积极性。引进央企中林集团成立中林油茶集团,以“央企+国企+民企”形式共同发展油茶产业,确定“一龙头+多强企”的产业格局。

建设“共富果园”改革平台,实现机制赋能。以强村富民为根本,以油茶集团为主体构建“经营主体”+“两山银行”+“村集体+农户”紧密联结机制,形成土地入股、劳动关系、产品购销、利益分配等新型利益互惠共同体,规模化流转油茶林,建设“共富果园”。发展立体种养,2022年开展油茶林下复合经营1000亩以上,亩均效益超过5000元。

建设“院校共建”研发平台,实现科技赋能。借智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共建“油博士”工作站,建成4000平方米智能种苗繁育温室,升级“油茶产业大脑”,实现油茶产业智能监管“一张图”。开展油茶速生苗培育攻关,力争将油茶投产期从5年缩短至2—3年,每亩每年可降低油茶抚育及采收成本600—800元。每年举办2—3期油茶高产栽培培训班,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切实提高林农技术水平。

建设“一份常礼”销售平台,实现品牌赋能。围绕打造“一份常礼”,实施常山山茶油区域品牌升级,通过农博会、品牌发布会、直播平台等形式推出山茶油网红产品。多年来,山茶油零售价格已从每公斤160元提升至240—400元不等。已有多家油茶企业产品在抖音、淘宝、京东等平台售卖。2022年,全县油茶销售总产值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30%。

建设“产学研旅”融合平台,实现文化赋能。串联国家油茶公园、未来乡村、红色景区等文旅节点,以打造全域旅游、全域4A级景区为目标,持续丰富“油游”业态。开展油茶文化节、科普研学、油茶美食体验等活动,开辟“产学研旅”融合发展的道路,全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超3亿元,带动约5万名林农增收。

建设“油茶指数”发布平台,实现数字赋能。每半月发布一期“新华·中国油茶产品价格指数(常山发布)”,以大数据手段精准反映我国油茶市场波动情况,构建油茶产品价格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指导中西部油茶产区以更合理的价格出售原料,提高当地林农收入。同时,依托浙江省山茶油质检中心提供检测服务,为山茶油市场整体品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湖南辰溪

种下金色致富果 助推乡村大振兴

素有“油茶之乡”美誉的湖南省辰溪县,自古以来就有荒山种油茶的民间传统。多年来,辰溪县将油茶产业作为保障粮油安全和提升森林质量的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着力在扩面、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目前,辰溪全县油茶面积已达33万亩,年产优质茶油280万公斤,综合产值突破5亿元,惠农5万余人。辰溪县被列为全国油茶产业基地示范县、国家油茶地理标志县。

政策开路,描绘产业兴旺蓝图。2009年初,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辰溪县油茶产业发展意见》纲领性文件,推动全县油茶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辰溪县明确了“两山一品”即山上种油茶、山下养蛋鸡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将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2014年,《辰溪县20万亩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出台,全县按照“一线三片”的布局规划,大力开展油茶示范基地建设。2018年,油茶产业发展、基地建设被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办项目,全县着力抓好板桥油茶综合产业园建设,建成高标准油茶基地3万亩,打造省道沿线10万亩良种油茶“走廊产业”。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辰溪县2022年油茶总面积达32.9万亩,年产茶油196.6万公斤,产值达2.16亿元。

源头优化,筑牢产业发展根基。近年来,辰溪县在产业基础建设上做实文章。2015年,辰溪建成了湖南省最大的轻基质育苗基地,同时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工厂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油茶育苗基地,可实现年出圃“三华系列”“湘林系列”油茶种苗900万株、年产育苗托盘6000万个、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袋9800万个,最大可满足近10万亩油茶新造林用苗需求。同时,辰溪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油茶机耕道、林间道190余千米,蓄水池480座,修建管护棚1500多平方米,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全县油茶林总面积达到32.9万亩,已有4.5万亩新造油茶林进入初果期,亩平均产茶油20—30公斤,每亩产值在2000—3000元。

释放红利,实现助农惠农富农。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为实现助农惠农富农,辰溪县在启动资金和保障上提供最大优惠。2015年,经过多方协调和推进,辰溪县率先推出“油茶贷”,解决油茶产业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贷款1065万元。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3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并将全县30余万亩油茶林全部作为特色产业列入林业保险范围,总保费211万元由财政统一承保,给发展油茶的林农吃了一颗“定心丸”。针对偏远乡村种植技术缺乏问题,不仅安排本土专家送技术下乡,还先后邀请湖南省林科院、中南林科大专家教授赴现场传授油茶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林农的信心,还有效推动了全县油茶产量呈现阶梯式上升。目前,全县茶油总产量超2000吨,油茶产业已成为辰溪县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湖北通城

扩大区域优势 做活油茶产业

通城县地处幕阜山区,是湖北省油茶主产区。近年来,通城县放大区域优势,立足县情实际,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油茶产业发展,致力打造惠民富民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通城县被列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通城油茶)建设试点县、湖北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试点县;黄袍山油茶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全力推进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模式,迅速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夯实油茶产业发展基础。目前,全县累计新造油茶林20.4万亩,建成连片千亩以上基地16个,形成麦市塘湖油茶产业带、大坪药姑山油茶产业带、沙堆四庄油茶产业带和马港油茶产业带四大产业片区。全县油茶基地200亩以上的油茶企业、合作社和大户53家,油茶种植面积9.7万亩,带动全县农户1.5万户种植油茶面积4.6万余亩。全县累计发放油茶产业奖补资金1.2亿元,农户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务工收入超过1.8亿元。

健全技术支撑体系。科学制定良种油茶高产栽培和老油茶基地低产改造技术规程。建成500余亩的省级定点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确定长林4号、长林40号等主栽品种,并严格执行苗木供应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及品种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的“四定三清楚”要求。由于技术支持有力,通城县已涌现出一批亩产达750公斤鲜果、产值每亩超3000元的基地。2022年,全县挂果面积超过12万亩,鲜果产量突破5000万公斤,毛收入超过1.5亿元,直接带动近万名农村劳动力投劳增收4000万元。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城县集中要素资源和政策力量,支持龙头企业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产业链覆盖油茶品种研发、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培训教学、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利用以及鄂南茶油储备等多个领域,先后荣获“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全国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是湖北省唯一参与制定木本油料协会茶油行标的企业。目前,公司拥有种植基地6.2万余亩,建有4条油茶生产线,年加工油茶籽能力4万吨、生产高品质油茶1万吨,研发的油茶籽脱壳冷榨茶油生产技术属国内首创。成功开发出“本草天香”高端油茶籽油系列产品11个、“上古之水”天然活性洗护用品二十大类,其中,“本草天香”茶油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同时,公司建成的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油茶产业示范园——湖北黄袍山国家油茶文化观光产业园,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逐步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西河池 

实施四项举措 加速产业崛起

广西河池油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其根本源于“四项举措”出拳有力。近年来,河池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示范引领、资金保障、企业带动,推动了油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全市新增油茶造林面积连续5年摘得全自治区第一,油茶产业规模稳居全自治区第二,2022年全市油茶籽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29.45%。如今,河池油茶产业已覆盖全市11个县(区)119个乡镇,惠及24万林农,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强化顶层设计,厚植油茶产业基础,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河池先后出台了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保障政策,将油茶产业纳入河池市“十大百万”产业工程重点推进,从政策、资金及贷款等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明确油茶产业补助由单补向双补转变,由补种植转向种植和加工双补助。同时,加强品种选优培育,研究制定油茶精深加工方面的扶持政策,切实提高油茶产量和油茶品质。

强化示范引领,凸显辐射带动效应,推动“万千百”高产高效示范园建设。河池围绕重点县(区)发展市级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园,成功打造了南丹县、环江县、罗城县等8个万亩油茶产业核心示范园区,辐射带动新造油茶林4.42万亩。充分利用全市国有林场技术力量和林地条件,创建18个千亩高产高效油茶示范基地,并带动面上建成基地75个,完成油茶种植9.5万多亩。推广油茶专业合作社(企业、大户)+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引导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其中,建成乡级油茶百亩高产示范点195个、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社138个,带动农户2430户、9425人增收致富。

强化多元投入,破解投融资难题,推动资金保障政策落地。积极筹措扶贫、发改和林业等部门资金,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资金,合理调配乡村振兴产业衔接资金,重点支持油茶产业发展,近几年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1亿元;探索金融贷款扶持,完善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融资担保,提供政策性保险等配套服务,累计为油茶经营主体落实贷款1.28亿元;通过财政资金激励和创新林业融资金融产品,有效撬动社会资金进入油茶产业,仅“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资金就累计投入1.89亿元;深入融合国家储备林项目资金,利用国储林贷款项目资金配套开展油茶产业园建设,增强木本油料储备能力。

强化企业带动,聚力打造产业集群,推动油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扶持龙头骨干企业为抓手,加快油茶加工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大力扶持培育油茶示范基地旅游业、康养业及电商业等新兴产业,推动油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展“油茶+N”立体复合经营和开发,提高林地利用率。以广西正鑫集团公司为代表,在南丹县成功打造5万亩油茶种植示范区,投资4.5亿元建设油茶精深加工区,逐步形成油茶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油茶专利
科技成果应用
案例展示
课题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