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Health
【合作案例】打造命运共同体 中国油茶助力泰国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油茶分会 | 作者: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油茶分会 | 发布时间: 2021-08-24 | 1159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

2021年,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踏入“而立之年”。三十年间,中国—东盟携手前行,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密切,在多个领域结出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为11国20多亿人民带来巨大福祉。在第9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隆重推出“合作案例”专栏,带您一起了解这些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典范!


泰国、老挝、缅甸三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区在历史上是罂粟种植区,上世纪80年代,泰国、老挝、缅甸三国在“金三角”地区采取联合行动,从源头上铲除罂粟,此后农民开始在生态恶化的山地上种植稻谷、玉米等粮食作物,但是所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不高,只能勉强自给。当地农民也尝试种植水果、咖啡、大豆等经济作物,无奈受限于交通等客观因素,也难找客商前来收购,经济效益很不理想。怎样帮助“金三角”山区农民脱贫?中国油茶走进泰北山区,用科技助力泰国生态经济效益实现双丰收,生动诠释了中泰合作打造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范例。


为了寻求帮助“金三角”山区农民脱贫的方法,泰国王室诗琳通公主多方了解到中国油茶具有保持水土资源和增加经济收入的双重价值。之后她一再到广西考察,亲力亲为引种中国油茶。在得知广西林科院是中国南缘地区油茶育种栽培的排头兵之后,她更是来到该院视察并亲自种下象征中泰友谊的金花茶纪念树。

 

 

▲泰国诗琳通公主访问广西林科院并种下金花茶纪念树

 

 

▲泰国诗琳通公主视察中泰油茶合作项目

 

泰国皇家猜帕塔纳基金会向中国外交部提出金三角地区油茶替代罂粟种植计划。从2005年开始,应泰方邀请,广西林科院几乎每年都派出专家团前往泰北山区提供资金和技术服务,并先后赠送油茶良种,指导完成油茶造林8000多亩。造林7-8年后,油茶林进入盛果期,当时茶籽产量曾达到广西同等水平。但是,由于培育技术水平低、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等原因,茶籽产量明显下降。为解决当地油茶林生产效益低的问题,巩固油茶替代罂粟种植的前期成效,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推动下,2017年,广西林科院与泰方携手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油茶良种选育”项目,进一步提升油茶替代罂粟的质量。油茶替代罂粟项目有了新平台支撑,中泰油茶交流更加紧密,互动更加频繁。同时,这一澜湄项目按计划也在越南实施,深化了中越油茶合作。

 

 

 ▲广西林科院专家向泰国技术人员和林农传授油茶丰产技术


油茶种植区域从亚热带成功南移到了热带。油茶在温度更高的泰国生长更快,结实更早,部分树木可一年两收,油茶籽品质和含油率与广西没有明显差别。据泰方介绍, “5莱”(约合12亩)油茶林的干籽最高年产量曾达到947公斤,但是这样的产量维持时间不长。澜湄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筛选出了一批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的油茶优良单株,指导当地农户利用这些优良单株开展种苗繁育和低产单株嫁接换冠改造,为泰国油茶林产量提升和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油茶替代罂粟逆转了“金三角”生态恶化状况。罂粟种植地力消耗大,土壤养分下降快,种植罂粟的山民需不断砍伐森林开垦新地,致使当地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自从种下油茶等经济林木,泰北山区植被得到恢复,生态逐步好转,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一致认可。现在,油茶基地及其周边一带,很难看见成片裸土了。

 

油茶替代罂粟帮助泰北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泰国引进中国油茶在皇室土地上种植,油茶成活后按每户“5莱”(12亩)面积分给当地村民管护,每月由基金会付给管护人1250泰铢报酬。油茶有收成后,再按每公斤茶籽25泰铢回收。这套固定报酬与浮动收益相结合的扶持机制,使油茶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项稳定收入和新的经济支柱。

 

中国油茶成为“一带一路”南向通道的亮丽风景。原本不产油茶的泰国,经过皇家机构与中方合作开展油茶种植和茶油研发,已经生产出茶油系列产品。油茶替代罂粟种植在泰北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赢,对于“中国油茶”“中国项目”“中国专家”,当地群众有口皆碑。


泰国北部昔日的罂粟地,在中国广西专家的帮助下,如今成为“高产树”林立的油茶林。30多年前罂粟种植和毒品交易留下的满目疮痍,被来自中国的油茶林所覆盖,面貌焕然一新。


日渐成长的泰北油茶基地,成为全球治理罂粟的典范,吸引着老挝、缅甸、越南、柬埔寨、印度、日本等国的专业团队前来考察。中国油茶移居“金三角”,如今已长成“一条龙”。茶油及其衍生出的系列产品,品种丰富、质量上乘、包装精美,就连来自茶油盛产地的广西专家也惊叹不已。

 

部分资料来源:广西日报








油茶专利
科技成果应用
案例展示
课题申报